維護和保養(yǎng) H3HH7-90 工業(yè)齒輪箱(典型的重載工業(yè)齒輪箱,常用于輸送、攪拌、傳動系統(tǒng))是延長其使用壽命、避免突發(fā)故障、保障設備穩(wěn)定運行的核心環(huán)節(jié)。需圍繞潤滑管理、狀態(tài)監(jiān)測、清潔防護、定期檢修等核心維度開展,具體操作如下:
潤滑油型號:需使用廠家推薦的專用工業(yè)齒輪油(如 ISO VG 150/220/320 號極壓齒輪油,具體以手冊為準,嚴禁混用不同品牌、不同類型的油品);
潤滑油容量:按油位觀察窗 / 油標刻度加注,避免 “少油” 或 “溢油”;
額定轉(zhuǎn)速、額定負載:日常運行需避免超轉(zhuǎn)速、超負載(易導致齒面磨損、油溫過高);
密封類型:確認輸入 / 輸出軸密封為 “唇形密封圈” 或 “機械密封”,以便后續(xù)針對性檢查。
首次加注:新齒輪箱或大修后,需徹底清潔內(nèi)部(用煤油沖洗殘留雜質(zhì)),按油標刻度加注至 “中位線”(油位觀察窗清晰可見油面,不超過上刻線、不低于下刻線);
定期更換周期:
首次換油:新機運行200-300 小時(磨合期內(nèi)金屬碎屑較多,需及時更換,避免磨損加?。?;
常規(guī)換油:正常工況下每 6000-8000 小時(約 8-10 個月)更換 1 次;
惡劣工況(如高溫>40℃、粉塵多、潮濕、頻繁啟停):縮短至3000-4000 小時(約 4-6 個月);
換油流程:
停機并等待油溫降至 40-50℃(熱油流動性好,易排出雜質(zhì),避免油溫過高燙傷);
打開齒輪箱底部放油閥 / 放油螺塞,徹底排空舊油(需接油桶回收,避免污染);
關閉放油閥,加入少量新油沖洗內(nèi)部(約總?cè)萘康?10%),再次排空;
按標準加注新油,加注后啟動齒輪箱空載運行 5-10 分鐘,停機后再次檢查油位(油位會因齒輪帶油略有下降,需補加至標準線)。
外觀檢查:觀察油液顏色(正常為淡黃色 / 琥珀色,若變?yōu)樯詈稚⒑谏虺霈F(xiàn)渾濁,說明油質(zhì)劣化,需立即更換);
雜質(zhì)檢查:用干凈的玻璃棒蘸取油液,觀察是否有金屬碎屑、粉末(若有,可能是齒輪磨損或軸承損壞,需停機拆檢);
粘度檢查:用手指揉搓油液(正常有潤滑感,若感覺干澀、粘稠或過稀,說明粘度異常,需更換適配油品);
水分檢查:油液若出現(xiàn)分層、乳化(呈乳白色),說明混入水分(可能是密封失效或環(huán)境潮濕導致),需更換油液并檢修密封。
油位觀察窗:確認油位在標準范圍內(nèi)(避免因漏油導致油位下降);
密封部位:檢查輸入軸、輸出軸、端蓋、放油閥的密封處(若有油跡滲出,說明密封件老化或螺栓松動,需更換密封件并緊固螺栓);
連接部位:檢查齒輪箱與電機、負載的聯(lián)軸器 / 法蘭連接(若螺栓松動,會導致傳動偏心,加劇齒輪沖擊,需定期緊固)。
尖銳 “嘯叫聲”:可能是齒輪嚙合間隙過小、齒面磨損或潤滑不足;
沉悶 “撞擊聲”:可能是齒輪斷齒、聯(lián)軸器對中偏差過大或軸承損壞;
周期性 “異響”:可能是軸承滾道磨損、齒輪齒面剝落,需停機檢查。
正常運行:齒輪箱應只有均勻的 “嗡嗡” 傳動聲,無異常雜音;
異常噪音:
用手背觸摸齒輪箱箱體、軸承端蓋(正常溫度≤60℃,若超過 70℃或手感燙手,需停機排查原因);
溫度異常原因:潤滑不足、油質(zhì)劣化、齒輪嚙合不良、軸承損壞、負載過載,需逐一排查。
振動監(jiān)測:用振動分析儀檢測齒輪箱殼體振動值(振動速度≤6.3 mm/s 為正常,超過 11.2 mm/s 需停機檢查,可能是軸承磨損或齒輪失衡);
溫度監(jiān)測:用紅外測溫儀測量軸承端蓋溫度(正常≤70℃,超過 80℃需重點排查)。
外部清潔:用高壓空氣(壓力≤0.5MPa)吹除齒輪箱表面的粉塵、雜物,再用抹布蘸中性清潔劑(如肥皂水)擦拭表面油污(避免用汽油、酒精等強溶劑,防止漆面腐蝕);
散熱防護:若齒輪箱帶散熱片,需確保散熱片無堵塞(粉塵堆積會影響散熱,導致油溫升高),必要時用毛刷清理散熱片間隙;
環(huán)境防護:
潮濕環(huán)境:在齒輪箱頂部加裝防雨 / 防潮罩,避免雨水、冷凝水滲入;
粉塵環(huán)境:在軸端密封處加裝防塵罩(如迷宮式防塵蓋),減少粉塵進入內(nèi)部;
腐蝕性環(huán)境:定期在齒輪箱表面涂刷防銹漆(若漆面破損,需補漆防銹)。
緊固所有外部螺栓(包括端蓋、法蘭、放油閥、油標螺栓,避免因振動導致松動);
檢查聯(lián)軸器 / 皮帶輪:若為彈性聯(lián)軸器,需檢查彈性墊是否老化、開裂(老化需更換,避免傳動沖擊);若為皮帶輪,檢查皮帶張緊度(過松易打滑,過緊易導致軸承受力過大);
檢查呼吸閥(若齒輪箱帶呼吸閥):清理呼吸閥內(nèi)的粉塵、雜質(zhì),確保通氣順暢(避免內(nèi)部壓力過高導致密封漏油)。
拆解前準備:記錄齒輪箱安裝位置、聯(lián)軸器對中數(shù)據(jù),排空潤滑油;
內(nèi)部檢查:
齒輪:檢查齒面是否有磨損、點蝕、剝落、斷齒(用塞尺測量嚙合間隙,若超過手冊規(guī)定值,需更換齒輪或調(diào)整間隙);
軸承:檢查軸承內(nèi)外圈、滾道、滾珠是否有磨損、銹蝕(轉(zhuǎn)動軸承應無卡滯、異響,若有損壞需更換同型號軸承,更換時需涂抹潤滑脂);
軸系:檢查輸入軸、輸出軸是否有彎曲、磨損(用百分表測量軸的徑向跳動,若超過 0.05mm,需校直或更換軸);
箱體:檢查箱體內(nèi)壁是否有雜質(zhì)、油泥(用煤油徹底清洗,晾干后涂抹防銹油);
更換易損件:無論狀態(tài)如何,年度大修需更換所有密封件(密封圈、油封)、墊片,以及超過使用壽命的軸承;
重新裝配:按拆卸相反順序裝配,確保齒輪嚙合間隙、軸承游隙符合手冊要求,裝配后空載運行 30 分鐘,再加載試運行(逐步提升負載至額定值,觀察運行狀態(tài)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