判斷多級減速機對中情況是否良好,核心是檢測輸入軸、各級中間軸、輸出軸的軸線相對位置偏差(包括平行度、同軸度),以及軸與聯(lián)軸器(或電機軸)的對中性—— 對中不良會導致齒輪偏載、軸承過熱、振動異常,長期會縮短壽命。以下從 “基礎(chǔ)檢查(快速判斷)”“專業(yè)檢測(精準量化)”“對中不良特征” 三方面,提供可落地的判斷方法,覆蓋現(xiàn)場操作與專業(yè)工具應(yīng)用場景:
齒輪嚙合痕跡:打開減速機觀察孔(需停機斷電),檢查各級齒輪的嚙合接觸斑(可涂抹紅丹粉輔助觀察):
對中良好:接觸斑均勻分布在齒面中部,占齒面寬度的 60% 以上(圓柱齒輪)或齒高的 50% 以上(圓錐齒輪);
對中不良:接觸斑偏向齒面一端(如偏向齒頂 / 齒根、齒寬一側(cè)),或出現(xiàn) “邊緣接觸”(僅齒面邊緣有痕跡),說明軸線平行度偏差超標。
軸端竄動與徑向跳動:用手輕輕晃動聯(lián)軸器或軸端(停機狀態(tài)),若感覺明顯竄動(軸向)或徑向晃動,可能是軸承磨損導致軸系偏移,間接反映對中問題。
振動判斷:用手觸摸減速機箱體(運行 1 小時后),若某一軸承座區(qū)域振動明顯(對比其他軸承座),或整體振動頻率伴隨 “周期性異響”(如 “咯噔咯噔” 的嚙合沖擊聲),可能是軸系對中不良導致齒輪嚙合間隙不均;
噪音判斷:正常對中時,減速機運行噪音為 “均勻的齒輪嚙合聲”;若出現(xiàn) “尖銳刺耳聲”(偏載導致齒面局部磨損)或 “低頻轟鳴聲”(軸線偏移導致軸承受力不均),需進一步檢測對中。
軸承溫度:用紅外測溫儀測量各級軸承座溫度(運行 30 分鐘后),對中良好時,同一側(cè)軸承溫度差異應(yīng)≤5℃;若某一軸承溫度明顯偏高(如超過環(huán)境溫度 40℃,或比其他軸承高 10℃以上),可能是軸系對中不良導致軸承徑向力過大,摩擦加劇;
油溫變化:對中不良會導致齒輪嚙合阻力增加,油溫上升速度加快 —— 正常工況下,油溫穩(wěn)定在 40-60℃;若油溫持續(xù)超過 70℃(無重載、環(huán)境溫度正常),需排查對中問題(同時排除潤滑不良因素)。
示例:若聯(lián)軸器直徑為 200mm,徑向總偏差需≤0.02mm(0.1mm/m × 0.2m),端面總偏差需≤0.01mm(0.05mm/m × 0.2m)。
激光對中儀法(推薦,精度 0.001mm):
在相鄰兩軸的軸端分別安裝激光發(fā)射器和接收器;
轉(zhuǎn)動軸系,激光會實時顯示兩軸的 “平行度偏差”(X/Y 方向)和 “軸向偏移”;
合格標準:平行度偏差≤0.05mm/m,軸向偏移≤0.03mm/m(硬齒面減速機要求更嚴,需≤0.03mm/m)。